top of page

2020 年度音樂會 - 山.河.新世界

MOUNTAIN, RIVER, THE NEW WORLD

節目訊息

演出:楊陳德/指揮 陳翊姿/鋼琴 夢響管弦樂團

曲目:上半場

  <愛河序曲>

  《淡水河1986》

  《雪山鋼琴幻想協奏曲》

  《新世界交響曲》

本場音樂會合作贊助夥伴

作曲/指揮 楊陳德 (Chen-De YANG)

楊陳德(1966年-)是台灣作曲家,現任夢響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暨指揮,生於台北市。
楊陳德自幼展現對音樂的興趣及天分,就讀臺北市士林區福林國民小學時獲選為校內合唱團及樂隊團員,並經常擔任獨唱或獨奏的角色。進入臺北市立中正高級中學後,與同學創立吉他社並開始嘗試作曲。就讀淡江大學法文系期間,加入學校管弦樂團擔任小提琴手,並師事作曲家潘世姬正式學習作曲。服役期間,獲選進入陸軍第六軍團司令部軍樂隊擔任次中音薩克斯風。退伍後,赴美進入加州州立大學及加州錄音學院學習作曲、編曲及電腦音樂。1995年返國,從事作曲、編曲與音樂教育工作,並於1998年創立夢響管弦樂團

楊陳德曾擔任國內多所大專院校(淡江大學、文化大學、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及公私立高中(中正高中、三民高中、文德女中)弦樂或吉他社團老師,並於1987年至1990年擔任淡江大學管弦樂團駐團編曲及指揮。

楊陳德在作曲方面,各類管弦樂、室內樂創作或改編作品近二百首。除了定期於國內各音樂廳發表作品,2008年8月,楊陳德率領夢響管弦樂團受邀前往德國Garmisch(理查.史特勞斯故鄉)音樂季演出個人作品《望春風幻想曲》及改編作品《台灣四季》管弦樂版,受到當地觀眾一致好評。2013年指揮夢響管弦樂團和淡江大學合唱團,於台北國家音樂廳首演楊陳德第一號交響曲"夢幻之間",2018年與日本鋼琴家Shoko Gamo 合作,指揮夢響管弦樂團於日本名古屋Shirakawa音樂廳演出楊陳德鋼琴幻想協奏曲"雪山",而"雪山"也將於2020/9/5 本場音樂會在高雄衛武營國家音樂廳,由鋼琴家陳翊姿擔綱演出。

作品出版部份,楊陳德共發行三張個人創作專輯CD~2000年 "深情"(韋瓦第音樂中心發行) ,2010年"淡水河1986"(喜馬拉亞唱片發行),2015年 楊陳德第一號交響曲"夢幻之間"(台灣足跡唱片公司發行)

身為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暨駐團作曲家,楊陳德學習音樂的歷程可說是和傳統音樂人大相逕庭,而這也造就了他不拘泥於傳統格局、自由廣闊的創作方式;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不時能聽見古典、民謠、流行及新世紀等不同音樂元素融洽結合,或是透過編曲巧思替原已熟悉的樂章賦予新意,進而創造出屬於他自己的獨特音樂風格。


 

鋼琴 陳翊姿 (Yi-Tzu CHENG)

陳翊姿(怡孜),台北市人,七歲開始學琴。曾師事陳青音、董學渝、諸大民、吳季札、賽大衛、Benjamin Pasternack , Boris Slutsky..等大師。自幼深受音樂薰陶,音樂經歷完整,先後就讀福星國小音樂班、仁愛國中音樂班、國立藝專(現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專畢業後,隨即赴美。四年半的時間,取得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第音樂學院(The Peabody Conservatory of Music of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鋼琴演奏學士與碩士學位。


在台求學階段,參加多次比賽表現優異,獲獎無數。就讀國立藝專時獲得校內協奏曲比賽第一名,於板橋縣立文化中心與國立藝專管絃樂團合作演出《莫札特鋼琴協奏曲KV467》;1997年以鋼琴組第一名優異成績畢業於國立藝專,同時再度獲選於板橋縣立文化中心擔任獨奏演出。1997年赴美深造,以四年半時間先後完成鋼琴演奏學士及碩士學位。在美期間,曾受教於Busoni大獎金牌得主Benjamin Pasternack教授,及William Kapell 大賽金牌得主Boris Slutsky 教授。

 

就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第音樂學院期間,以優異成績獲獎學金,並考上校內專聘伴奏。因其伴奏表現優異深受教授賞識,推薦至Pr. Cavey-Miles, Carol 聲樂教授課及Pr. Bei-Chi, Chen大提琴教授課堂擔任專任伴奏。同時多次於Peabody’s Linkin Hall 舉辦個人鋼琴獨奏會,並以獨奏、伴奏接獲許多校外演出邀約:應Washington D.C.洛城學校合唱團之邀之邀擔任校內合唱團伴奏。

 

返國後,全心投入音樂教育及積極參與各大音樂演出活動,同時也致力於公益活動上。長期擔任台北醫學院合唱團義工伴奏外,也多次受東和樂器、蕭邦基金會、台北醫學大學、中原大學、臺灣藝術大學、嘉義大學、南華大學..等應邀演出,深獲好評。秉持對藝術的熱愛,2012年與國立嘉義大學音樂系鋼琴專任副教授丁心茹,成立《翊響室內樂集》。樂集首次製作音樂會,即邀請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團員孫綾、陳薏如打擊樂家,合作《雙琴‧雙擊》系列音樂會。此組合一推出即受到注目,是為國內少見的室內樂組合。在音樂會的曲目上也力求新穎,除了巴爾托克:《雙鋼琴與敲擊樂器的奏鳴曲》、伯恩斯坦:《西城故事》外,也廣向世界各地的新秀作曲家邀稿,如:臺北市立大學專任副教授潘家琳,Justin Sharp,James Wood…等等,同時進行錄音。《翊響室內樂集》的成立,除了帶出新的眼界,更展現出音樂無國界的世界觀。現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攻讀博士,並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音樂系兼任講師、與各國高中音樂班任教。

夢響管弦樂團 (Dreamphony Orchestra)

夢響管弦樂團由作曲家楊陳德創於1998年,從最初僅有5名成員的室內樂團,發展至今已經成為近70人規模的管弦樂團;多年來,夢響管弦樂團於新北市蘆洲紮根成長,舉辦過上百場音樂會,更與多位國內年輕演奏家合作演出,替新生代音樂能量的蓬勃發展貢獻一己之力。

此外,夢響管弦樂團也透過環島巡演計畫造訪全台八個縣市育幼院進行義演,並曾受邀前往德國Garmisch-Partenkirchen音樂季及日本名古屋Shirakawa音樂廳演出,更於2013年首度登上國家音樂廳,實現對業餘樂團幾乎不可能的夢想。

在音樂總監楊陳德的帶領下,夢響管弦樂團未來將朝向成立「夢響愛樂文教基金會」的目標發展,期盼能為這片土地灑下更多的音樂種子,貢獻心力,一如「Dreamphony」這個自創詞Dream + Symphony,不僅要寓音樂美學於生活之中,更要隨著飄揚的音符追逐夢想。

曲目介紹:楊陳德 -〈愛河序曲〉

2007年起,作曲者楊陳德開啟一系列以自己生長的土地~台灣為創作背景的管弦樂作品,包括《望春風幻想曲》(2007),《淡水河1986》(2009),《山櫻花》(2011),《雪山鋼琴幻想協奏曲》(2018)等,這些作品,楊陳德以不同的內涵來詮釋,寫人文,寫歷史,寫景像,寫回憶...為作曲家自己留下紀錄,也為台灣留下紀錄。

本作品以作曲者曾多次造訪的高雄愛河為創作靈感,由多首獨立而不同風格的樂曲組成,發表方式也有所創新~由本場的《愛河序曲》揭開序幕,並希望能在高雄首演,之後將在未來幾年的音樂會中陸續發表其它樂曲,而最終曲完成時,再回高雄演出全系列的《愛河組曲》,為這套作品畫下完美的句點。

〈愛河序曲〉不僅為本場音樂會揭開序幕,也為作曲者未來的《愛河組曲》開創新聲,樂曲將以歌謠的方式由管弦樂團來詮釋,優美如歌的旋律也為日後徵選歌詞留下空間,期望未來能成為高雄愛河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曲目介紹:楊陳德 -《淡水河1986》

這部作品創作於2009年8月,並於同年12月由楊陳德親自指揮夢響管弦樂團於東吳大學松怡廳首演。創作的動機來自1986年,作曲者離開生長20年的家,搬到學校後面一棟頂樓加蓋的學生宿舍中,在這個夏天酷熱,冬天濕冷的小房間裏,他暫時逃避了與父親之間的衝突(父親一直反對他學音樂,認為男生走音樂這一行是不會有出息的)。在這裡,作曲者偷偷的繼續作著他的人生大夢....。在作曲者的頂樓加蓋小屋外,有一片大陽台,一走出去,整個淡水河出海的景象,盡入眼底,這也是他為何會選擇這個“冬冷夏熱”的小房間的原因,當時,他常常在這裡看海,看夕陽,一邊思考著自己的人生與未來....這首“淡水河1986”,有回憶,有景象,有心情....還有讓作曲者重新回到二十歲時對音樂創作充滿熱情的年代....。

本作品為四個樂章連篇式的樂曲。

第一樂章:〈印象〉

從台北到淡水,從混濁變清澈的淡水河,以及第一次看到出海口的心情...一開始弦樂快速的16分音符群,猶如混濁奔流的淡水河,接著象徵“清澈河水”的主題出現,並且引領出可愛的“彈塗魚”主題。之後,由大提琴所展開的“乘風而行”主題,令人彷彿置身河岸邊,騎著單車,向前奔馳。隨著音樂繼續進行,心情跟著興奮和期待...終於,管弦齊鳴,在澎湃的樂聲中,看到了壯闊的出海口....

 

第二樂章:<河岸月光>

夜晚漫步在淡水河邊,月光灑在緩緩流動的水波中,心情也隨之起伏,逐漸激動...。鋼琴由左手彈出的連續三連音伴奏,彷彿隨波搖曳的月影右手緩緩奏出帶著些許惆悵的<心情>主題,而另一組代表<月光>主題較緩的三連音接著出現,之後這兩個主題不斷在各樂器之間交織,隨著<月光>主題的三連音不斷上升,心情也逐漸激動~愛情、親情、對人生的徬徨及對未來的不確定…種種情緒複雜交錯到達最高點…突然,音樂沉澱下來,心中充滿寧靜,只剩月光依舊灑在緩緩流動的淡水河…

 

第三樂章:<河之嬉戲>

河水與小魚,蝦,蟹之間的嬉戲曲....。弦樂撥奏的<遊戲>主題開啟了這個輕快活潑的樂章,背景不時出現的三角鐵,像是濺起的小水花。之後,這個遊戲主題繼續在木管,弦樂之間嬉遊。接著在第一樂章出現過的<乘風而行>主題變形呈現,由管樂各部輪流奏出。最後,兩個主題交錯在一起,把河水點綴熱鬧非凡...

 

第四樂章:<夕陽‧出海口>

夕陽餘暉照映在出海口的壯麗景象,心情猶如遠方的輪船,乘風而行...在祥和的鋼琴三連音伴奏下,法國號在天空畫出第一道彩霞,接著長笛,單簧管,小號陸續­塗上不同的色彩,而弦樂和木管奏出的32分音符群,將傍晚的天空點綴的更繽紛美麗.此時,銅管再以霞光萬丈之勢引領出壯麗輝煌的<夕陽‧出海口>主題之後,“乘風而行”主題在弦樂的領導下再度出現,彷彿乘著渡輪在淡水河上暢快奔馳。在經歷期待和興奮的心情後,壯麗的<夕陽‧出海口>主題再度呈現,將全曲帶入最高潮...

曲目介紹:楊陳德 - 鋼琴幻想協奏曲《雪山》

隨著年歲漸增,作曲者越來越感受到自己生長的這塊土地在心中的重要;2007年《望春風幻想曲》,是向作曲家鄧雨賢致敬和對舊時代台灣的連結。2009年的《淡水河1986》,是描述20歲的自己生活在淡水河畔的那幾年對人生深刻的記憶。2011年的《山櫻花》則是近年來隱居三芝鄉間小屋,對週遭景物及台灣原生種山櫻花的描繪。2018新作鋼琴幻想協奏曲《雪山》則是作曲者少年時攀登雪山的珍貴回憶。本曲以自由的幻想曲形式,四樂章連篇式的樂曲。

第一樂章:〈雪山傳奇〉 快版

來到雪山山腳下,聽著嚮導描繪雪山美麗的景致和敘述歷年來許多傳說的故事,令人悠然神往…..由管弦樂奏出磅礡的雪山序奏,接著由獨奏鋼琴彈出神秘的傳奇主題,之後並與管弦樂團在這個主題之下縱橫交錯。

第二樂章:〈雪山美景〉 如歌的慢板

描繪雪山優美景象,鋼琴與管弦樂和諧地奏出優雅美麗的旋律,彷彿一幕幕的大自然美景。之後主題在鋼琴燦爛的技法下輪流發展、變奏。

 

第三樂章:〈369山莊的清晨〉 行板

登上雪山山脈最高的休息小棧—369山莊並在此過夜,清晨醒來,走出小屋,屋外一片雲霧繚繞,寧靜的清晨,高聳的森林,好像來到夢幻的人間仙境….弦樂鋪陳的前奏,為寧靜的高山清晨拉開序幕,獨奏鋼琴緩緩地進入樂曲中,優美如歌的旋律,彷彿能聞到山中的芬多精,令人神清氣爽。

第四樂章:〈雪山主峰〉 快版

歷經數日艱辛.終於成功攀頂,登上3884m的雪山主峰,身處峰頂睥睨群山的剎那間,所有的辛勞都化為烏有了.....鋼琴彈出不斷上行的音群,帶領著管弦樂在崎嶇的山路上前進,接著出現第一樂章的雪山傳奇主題似乎暗示離峰頂越來越近了…之後在鋼琴與管弦樂的競合之下,樂曲仍然不斷地向上攀升,終於,登上高峰~雪山傳奇的主題最後又再次呈現,激昂的結束全曲.

曲目介紹:德佛札克 (Antonín Leopold Dvorák) - 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

第一樂章:

以奏鳴曲式譜寫,並以慢板的開頭做主導動機。呈示部使用三種主題為基礎。第一主題為e小調,值得注意其輕快的樂句;第二主題為g小調,經過了類似捷克波卡舞曲的轉變;呈示部最後主題為G大調,以類似美國黑人靈歌"Swing Low, Sweet Chariot"而聞名。發展部主要集中在主題和結束主題上,再現部包括主旋律的重複,以及第二主題和結束主題在半音上的轉換。樂章結尾部分,由樂團齊奏並以銅管吹奏主旋律。

第二樂章:

由管樂器中和絃的和聲進行引入的,由一支獨奏的英國管演奏主旋律,並伴有柔和的弦樂。據說,德佛札克將主題從單簧管改成了英國管,是因為這讓他想起了哈利·伯利的聲音。這樂章中間部分包含c#小調的段落,喚起一種懷舊和淒涼的情緒,最後再回到柔和的主題與和弦。

第三樂章:

本樂章是三段體的詼諧曲,受亨利·沃茲沃思·朗費羅的《The Song of Hiawatha》的影響。第一部分轟轟烈烈的節奏被中間部分的三重奏打斷。然後重複第一部分,接著在第一段的主旋律結尾處迴響。

第四樂章:

本樂章也是以奏鳴曲的形式寫成的。在簡短的前奏之後,法國號和小號吹奏了這一樂章的主題,並與其他管弦部分急速演奏的和絃互相對應。第二個主題由單簧管在弦樂中的顫音上方呈現。發展部不僅與這兩個主題有關,而且還回顧了第一樂章和第二樂章的主題與詼諧曲的一部分。再現部意外的使用g小調,但後來又轉回原調。這一樂章在結尾處達到高潮,其中前三個樂章的素材最後一次被回顧。

演出人員

榮譽團長     宋世芬

音樂總監/指揮  楊陳德

榮譽首席     詹景翔

 

樂團首席     周敬斐

第一小提琴

     周敬斐 謝言誠 蔡 墉 王靜瑩

     王鎮珄 李建霖 葉修眞 江書宇
     黃瀞葶 官孟萱 李芃萱 王依璇

     許維軒 李昱瑄

第二小提琴

     徐筱玲 徐珮馨 黃于洲 吳庭安 
     林莛雨 許維書 李綵葳 鄭可唯

     林昀翰 李益帆 陳君碩 張乃方

     Hauchart Julie

中提琴

     凃弦慶 陳顥勻 周孜穎 吳珮瑜

     葉昊霖 張辛瑀 楊明衡 楊懷元

     陳若琪 李哲宏

大提琴  周婉婷 蔡 寧 羅熙研 簡彤安
     劉宥辰 蔡佩珊 周禹巍 林姿吟


低音大提琴

     謝怡怜 徐子昀 游季慈 陳佳璘

     翁振元

長笛   曹倩宜 姚思儂 歐姿伶 

單簧管  陳怡真 陳怡嫻

 

雙簧管  陳瑋莉 林宛蓁

 

低音管  曹雅彤 廖珈嬅


法國號  廖祥霖 吳怡萱 蔡秉秀 陳建維

小號   陳柔合 林姿綺

長號   周家禾 胡品暉


低音號  趙禮堃

打擊   許譽瀚 張詠翔 鄭絜文


鋼琴   許哲偉
 

吉他   余源隆 王柏聲

 

製作團隊

 

行政總監 周敬斐

舞台總監 范皓揚 

前台統籌 顏轅詩 

行政專員 黃于洲 張乃方 謝言誠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