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星河組曲
The Lonely Planet
本場音樂會主題 "星河組曲" 是作曲家楊陳德在17歲時關於宇宙星河的歌曲,當年在中正高中吉他社發表後很快成為傳唱四十年不輟,學弟妹必學的曲目。40年後,57歲所創作的第二號交響曲 "失去恆星的行星" 過程中與當年懵懂的17歲自我時空對話,將 "星河組曲" 的部分旋律動機融入在其中,完成這首超時空交響曲。本場另安排了John Williams 的 "星際大戰" 和 Gustav Theodore Holst 的 <行星組曲> 選曲,與聽眾們一起暢遊宇宙星河。
節目訊息
演出:楊陳德/指揮 夢響管弦樂團
上半場曲目
約翰.威廉斯:星際大戰 ( John Williams: "Star Wars" )
-
星際大戰首部曲主題 (Main Title)
-
帝國進行曲 (The Imperial March)
-
王座大堂與片尾曲 (Throne Room & End Title)
霍斯特:行星組曲(選曲) Gustav Theodore Holst: "The Planets"
-
火星-戰爭使者 (Mars-The Bringer Of War)
-
金星-和平使者 (Venus-The Bringer Of Peace)
-
水星-飛行使者 (Mercury-The Winged Messenger)
-
木星-歡樂使者 (Jupiter-The Bringer Of Jollity)
下半場曲目
楊陳德:第二號交響曲~失去恆星的行星 (世界首演)
Chen-Te Yang: Symphony NO.2 "The Lonely Planet" - World Premiere
-
第一樂章 孤獨行星 (The Lonely Planet)
-
第二樂章 記憶的片刻 (Momentary Memory)
-
第三樂章 行星輪旋曲 (Planets's Rondo)
-
第四樂章 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 (Jesus bleibet meine Freude)
楊陳德 / 指揮
(Chen-Te YANG)
1966生於台北市,現任夢響管弦樂團音樂總監暨指揮。楊陳德自幼展現音樂的興趣及天分,就讀福林國小時獲選為校內合唱團及樂隊團員並經常擔任獨唱或獨奏的角色。進入中正高中後,與同學創立吉他社並開始嘗試作曲。就讀淡江大學法文系期間,加入學校管弦樂團擔任小提琴手並事師作曲家潘世姬教授正式學習作曲。服役期間,獲選進入陸軍第六軍團樂隊擔任次中音薩克斯風。退伍後,赴美進入加州州立大學(SJSU, California)及加州錄音學院(California Recording Institute)學習作曲,編曲及電腦音樂。1995年返國,從事作曲、編曲與音樂教育工作,並於1998年創立夢響管弦樂團。楊陳德曾擔任國內多所大專院校(淡江大學、文化大學、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及公私立高中(中正高中、三民高中、文德女中)等校弦樂或吉他社團老師,並於1987~1990擔任淡江大學管弦樂團駐團編曲及指揮。
在作曲方面,各類管弦樂、室內樂創作或改編作品近二百首。並發行過三張個人創作專輯:(1)2000年/深情~韋瓦第發行,(2)2010年/淡水河1986~喜瑪拉雅唱片發行(3)2015第一號交響曲 夢幻之間~台灣足跡發行, 近年來楊陳德作品也多次在國內外音樂會中發表,2008年8月率領夢響管弦樂團受邀前往德國Garmisch- Partenkirchen演出個人作品《望春風幻想曲》及改編作品《台灣四季》管弦樂版,受到當地觀眾一致的讚賞。2013年帶領樂團於國家音樂廳演出楊陳德第一號交響曲 夢幻之間。
2018年應台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留日名古屋華僑總會、名古屋藝術大學、星城大學邀請率領夢響管弦樂團前往名古屋三井住友海上Shirakawa Hall演出《來自福爾摩沙的呼喚/フォルモサ台湾からの旋律 》,整場演出楊陳德的作品,包括由日籍旅法鋼琴家Shoko Gamo首演的《雪山》鋼琴幻想協奏曲。2020楊陳德指揮夢響管弦樂團於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首演新作品《愛河序曲》,同場亦由國內鋼琴家陳翊姿再度演出其作品《雪山》鋼琴幻想協奏曲。
除了個人創作之外,楊陳德多年來也致力於通俗音樂交響化的編曲,除了鄧麗君名曲系列,其它如台灣民謠,西洋老歌,電影配樂等超過上百首的管弦樂編曲,其編曲作品也由國內外樂團包括夢響管弦樂團,台北城市愛樂,台東迴響樂團,及美國達拉斯亞裔青年管弦樂團(Dallas Asian American Youth Orchestra)等多次演出,深獲好評。2020 年新冠疫情期間,受聲樂家朱雅生之邀擔任編曲指揮,以線上音樂會的形式與歐洲,南非及日本等多國音樂家包括Violina Anguelov-Hobbs (Bulgaria/South Africa)、Tenor Lukhanyo Moyake (Austria/South Africa)、Baritone Marcin Bronikowski (Poland)、Rieko Aikawa 藍川理映子 (Japan)、Bogdan Vuluță (Romania)、Vuluță Iulian (Romania)、Gerda Fritzsche (Austria)、Christy Collet (South Africa/Belgium)、Mairit Mitt (Estonia)、Emanuel Vots (Romania) 合作錄製防疫公益歌曲《You'll Never Walk Alone》。
楊陳德學習音樂的過程造就了他個人獨特的創作風格,在他的作品中常能適當的融合古典、民謠、流行及新世紀等不同的元素,創造出屬於他自己的音樂,而 其作品包括《望春風幻想曲》、《淡水河1986》、《山櫻花》、鋼琴幻想協奏曲《雪山》、《愛河序曲》等更是他與這片土地之間的深情對話,在每一次的演出都引起廣大的迴響,並深深感動現場每一個觀眾。
夢響管弦樂團
(Dreamphony Orchestra)
由作曲家楊陳德所創立的「夢響管弦樂團(Dreamphony Orchestra)」,從1998年的五人室內樂團,至今已經成為近70人規模的管弦樂團。樂團除了每年定期舉行公演,平常對地方音樂的推廣也是不遺餘力。2005年樂團正式於新北市文化局立案(新北文發字第1082485711號),並在蘆洲成立夢響演奏廳,提供音樂人一個小型精緻的展演空間,至今已舉辦過上百場音樂會,成為社區民眾重要的藝文中心。
2007年起,樂團陸續與多位國內的年輕演奏家合作演出協奏曲,包括巴松管演奏家簡恩義、單簧管演奏家林昭安、鋼琴家許哲偉、林秋伶,聲樂家朱雅生等,爲新一代演奏家創造出更多表演的舞台。2008年起,樂團開始一系列的環島公益演出計畫,至今已達成九個縣市的義演,預計十年完成環島的夢想。
2008年八月,夢響排除萬難,受邀前往德國Garmisch-Partenkirchen (理查.史特勞斯出生地)音樂季演出《台灣民謠之夜》,赢得當地觀眾熱烈的讚賞,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國民外交。此外,多年來樂團也擔任作曲家楊陳德新作品首演的任務,2010年發行專輯CD 《楊陳德作品集~淡水河 1986》,2015發行楊陳德第一號交響曲 《夢幻之間》,2013年樂團首度登上國家音樂廳,實現對業餘樂團而言幾乎不可能的夢想。
2018年應台北駐大阪經濟文化辦事處、留日名古屋華僑總會、名古屋藝術大學、星城大學邀請前往名古屋三井住友海上Shirakawa Hall演出《來自福爾摩沙的呼喚/フォルモサ台湾からの旋律 》。2020登上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音樂廳演出 《山‧河‧新世界》
夢響的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各年齡層,因為對音樂的共同夢想而聚集於此。在這裏,你可以看到剛從機場下班就趕來團練的機長和空姐,剛忙完家務的家庭主婦,前晚才熬夜加班的電腦工程師,另外還有上班族、國小老師、各級學校的學生…等。近年來,有更多的專業樂手感動於夢響的熱情而加入樂團,使夢響的實力更為提升。
一個業餘管弦樂團的生存是相當不易的,多年來,夢響一直在缺乏資源和贊助的情況下自立更生,而團員們的熱情和對樂團無私的付出,才是夢響能支撐下來並繼續成長的最大關鍵。未來樂團將帶給聽眾更多音樂會及新作品發表,期望能爲這塊土地的音樂藝術奉獻心力。
曲目解說 - 上半場 - 星際大戰 (Star Wars)
《星際大戰》系列的音樂由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創作和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演奏。威廉斯的配樂不僅為電影增添了史詩般的氛圍,還成為了電影史上最具標誌性的音樂之一。
本場演出曲目及其解說:
-
主旋律(Main Title):這是《星際大戰》最著名的主題曲,伴隨著電影的開場字幕,給人一種宏偉和激動人心的感覺。
-
帝國進行曲(The Imperial March):達斯·維達的主題曲,充滿了威嚴和壓迫感,象徵著帝國的強大和黑暗力量。
-
王座大堂與片尾曲(Throne Room & End Title ) :這首曲子包含了多個主要主題的重現和變奏。它不僅總結了整部電影的音樂情感,也為觀眾提供了一個反思和回味的機會。約翰·威廉斯在這首曲子中巧妙地融合了主旋律、原力主題、帝國進行曲等,讓人回味無窮。
曲目解說 - 上半場 - 行星組曲 (The Planets)
《行星組曲》(The Planets)是英國作曲家古斯塔夫·霍爾斯特(Gustav Holst)的代表作品之一,創作於1914年至1917年間。這部管弦樂組曲由七個樂章組成,每個樂章都以太陽系中的一個行星命名,並描繪其特點和性格12。
以下是各樂章的簡介:
-
火星—戰爭使者(Mars, the Bringer of War):這個樂章以緊張的5/4拍弦樂開頭,營造出一種咄咄逼人的氣氛,象徵戰爭的殘酷和無情。
-
金星—和平使者(Venus, the Bringer of Peace):與火星形成鮮明對比,這個樂章充滿了寧靜和安詳,描繪了一個和平的世界。
-
水星—飛行使者(Mercury, the Winged Messenger):這個樂章輕快靈活,象徵著水星作為信使的迅捷和機敏。
-
木星—歡樂使者(Jupiter, the Bringer of Jollity):這是全曲中最恢宏的部分,充滿了歡樂和壯麗,體現了宇宙的廣闊與神秘。
曲目解說 - 下半場 - 楊陳德:第二號交響曲~失去恆星的行星 ( Symphony No.2 "The Lonely Planet" )
作曲/楊陳德 Chen-Te Yang
在宇宙深處,存在著一些沒有恆星可以環繞運轉的行星,被稱為孤獨行星(Lonely planet),它們有的是從誕生時就沒有可依附的恆星,有的是原本運行的恆星衰亡了而成為在宇宙星河中流浪的孤獨行星....
2019年,作曲家楊陳德的妻子宋世芬因憂鬱症離開人世,做為楊陳德的妻子和夢響管弦樂團團員們的師母,宋世芬默默付出奉獻近三十年,成為支持楊陳德音樂夢想最強大的後盾...一直以來的妻子,好像恆星一般照耀著他,,温暖著他,讓他找到人生運行的軌道,而當妻子過世之後,楊陳德心中的宇宙瞬間崩塌,就如同失去恆星的行星,茫然無助的漂流在宇宙黑暗的天際...
在死亡蔭谷的絕境之地,歷經三年一千多個痛苦悲傷的日子,楊陳德在家人朋友和樂團孩子們的陪伴之下慢慢走出黑暗的角落,而在這期間他也正式受洗,得到耶穌基督的救贖,終於提筆開始創作第二號交響曲 "失去恆星的行星",這不僅是一首交響曲,更是他面對死亡、悲傷、痛苦之後…重新奮起完成的生命之歌 !
第一樂章:"孤獨行星"
當我的恆星衰亡了,我就只是在宇宙星河中流浪的一顆孤獨行星....
Adagio-Allegro-Adagio
4/4拍, 奏鳴曲式
呈示部:一開始就由悲傷的第一主題"孤獨行星"揭開整曲的序幕,接著樂曲速度轉快,奔放熱情的16分音符群正是楊陳德17歲時寫的 "星河組曲" 前奏,之後進入第二主題"流浪行星",由雙簧管先吹奏出漂流在浩瀚星河中的旋律,接著長笛、弦樂先後演奏出這段旋律,而每一段旋律的結束,都引用17歲的楊陳德"星河組曲"之"流浪"的最後一個樂句,於是在跨越了40年的時空,完成兩個不同年代楊陳德之間的相互對話。
發展部:17歲少年楊陳德作品"星河組曲"前奏的16分音符群,在此第一小提琴先變型為四分音符慢板的形態出現,接著第二小提琴、大提琴在這組和聲進下以卡農的形式逐漸堆疊,轉調之後,速度突然變快,木管 、銅管依序加入堆疊,呈示部中的第一主題和第二主題的變形則不斷地漂流在這組卡農的和聲進行中,末段突然安靜下來,弦樂各部由低而高依次奏第二主題的原形,進入再現部。
再現部:經歷了由緩慢到激動再回到緩慢的發展部,如同跨越了一段艱難危險的星際旅程一般,呈示部的第一主題在此轉為祥和光輝的大調再現,但這個祥和的景象在第二段又回到了陰暗憂傷的小調而至最終結束。人生還是艱難啊!孤獨行星還是要獨自面對未來的孤獨旅程。
第二樂章:"記憶的片刻"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時間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就像在失去妳的剩餘人生,時間一樣不再有意義,只剩下與妳在一起時記憶的片刻....
Adagio cantabile
4/4 ABA歌曲形式
樂曲一開始由弦樂奏出如吟唱般的主題,緩慢綿延有如宇宙中無止盡的時間長河,之後木管各部敘述著人生中一段段記憶的片刻,最终由弦樂各部由第一小提琴帶領下再回到開始的主題,浩瀚的宇宙,無盡的時間,卻只能留下記憶的片刻...
第三樂章:行星輪旋曲
孤獨行星漂流到混亂的小行星帶,展開一段冒險刺激的旅程...
Allegro 4/4 拍
輪旋曲式
A段仍延用17歲楊陳德"星河組曲"前奏的和聲而創作出的新主題,管弦樂器間快速的轉換主題和伴奏的角色,。而特別在配器部份,作曲家首度嘗試用真實管弦樂器來模擬電腦音樂中的宇宙之聲音效,聽覺上產生了極特殊的效果。之後進入B段,楊陳德再用17歲的"流浪"主題為和聲背景,落漠的主題與A段的激烈形成明顯的對比,C段則運用到第二樂章記憶的片刻的的旋律加以變化並引導回到A段主題激動地結束本樂章。
第四樂章: 耶穌 世人仰望之喜悅
我在宇宙深處,黑暗之中,持續茫然無措的漂流,突然遠方一束光芒映入,此時心中響起巴赫:耶穌~世人仰望之喜悦(Bach:Jesus bleibet meine Freude)....
Andante Maestoso
4/4拍~3/4拍
自由形式
弦樂奏出深遠的旋律向著宇宙更深處探索,在經歷一望無際的星河,突然遠方傳來由小號獨奏出巴赫 ''耶穌~世人仰望之喜悦" 的旋律,猶如在黑暗中的光芒,引領著孤獨行星走向榮耀的道路,而當距離光芒越來越近時,忽然又陷入黑洞之中,此時樂聲漸遠,光芒不再...孤獨行星再度被黑暗、恐懼所籠罩,處於一片混沌之中,就在最絕望之時,遠處小號聲再次傳來耶穌的召喚,心中告訴自己這次不再恐懼,不再錯失,奮力奔向遠方的光芒,此時,交響曲第一樂章的孤獨行星主題與耶穌~世人仰望之喜悅相互對位展開,逐漸融合...孤獨行星不再孤獨,終於在浩瀚星河中找到屬於自己的軌道,踏上耶穌基督所帶領的榮耀之路!
演出人員
榮譽團長 宋世芬
藝術總監/指揮 楊陳德
行政總監 周敬斐
榮譽首席 詹景翔
樂團首席 蔡 墉
第一小提琴
謝言誠 周敬斐 王鎮珄
張偉軒 簡昱恕 呂 昀
王靜瑩 林能韻 林莛雨
李芃萱 王依璇 楊明衡
第二小提琴
*林禹丞 陳品臻 林采璇
黃譯萱 謝沛芷 黃于洲
吳庭安 楊懷元 陳君碩
何品萱
中提琴
*涂弦慶 郭諦娟 吳珮瑜
李哲宏 廖御辰 潘思名
大提琴
*劉宥辰 羅熙研 呂冠玟
邱聖之 邱培瑜 張妤洛
低音大提琴
*張竹君 胡 莎 張庭萱
林佳婕
長笛 *孫慧學 曹倩宜
單簧管 *黃詩萍 黃佳羽
雙簧管 *朱貞吟 施怡芬
低音管 *曹雅彤 胡宸瑋
法國號
*陳建維 劉瑀欣 楊文欽
廖培佑 吳怡萱 蔡維祐
小號
*黃書啟 林姿綺 吳紹愷
長號 鄭啓明 高 煜
低音號 陳緯謙
打擊
*余宗融 黃字民 徐易達
鋼琴 汪鈞翌
豎琴 黃琳蓉
* 附註:名字前*為部門首席
製作團隊
行政總監 周敬斐
舞台總監 范皓揚
舞台技術 黃御宬
行政專員 李芃萱 陳若琦
網頁美術 何品萱
錄音工程 黃家隆 (亞門音像古典錄音)